物联网助力鄱阳湖生态经济转型升级
“智慧鄱阳湖”亮点纷呈
“鄱阳湖智慧工程”包括生态环保、交通运输、低碳产业、社会运行四大智能化体系。记者从江西电信获悉,“鄱阳湖智慧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丰硕成果,尤其是在物联网方面,一大批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生态环保体系方面,由“智慧工程”打造的“千里眼”正在对全省21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共291个监测点废水和废气实时监控、监测,对全省100个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在线监控,确保了鄱阳湖“一湖清水”。
在交通物流方面,由“智慧工程”打造的“数字脑”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物流行业竞争力的神经中枢。目前,在江西电信帮助下,全省重点车辆联网联控平台已经建成,企业接入数达500多家,能为5000多辆汽车提供定位跟踪服务,通过有效地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提升了公众出行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在低碳产业方面,由“智慧工程”打造的“顺风耳”为全省农民架通了网上销售的桥梁。江西电信率先在全国打造的“信息田园”品牌,已成为江西省农民信息致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额屡创新高。江西电信与省商务厅共同承办的国家商务部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让江西省农民足不出户,就在网上实现农产品交易26亿多元。
在社会运行方面,由“智慧工程”打造的“保护神”已在各个领域大显神通。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应用覆盖全省60多个市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已有9个设区市签约实施,监控点达1万多个,并向逐步县、镇(乡)延伸。
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针对物联网对鄱阳湖发展的长远作用,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简勤表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定要高度关注物联网技术的演进趋势和实际应用,尽快形成与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相关的新型优势产业;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推广和应用,实现“感知生态鄱阳湖”、“感知生态江西”的目标。
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地区目前信息化程度仍然偏低的状况,简勤建议应采用移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村信息不畅的瓶颈问题,开展“信息下乡进村入户”专项工程,提升区内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服务应用水平,为农民提供劳动就业、科技教育和卫生保健等物联网服务,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有专家指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随着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将会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全新机遇。
物联网市场究竟有多大规模,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数据。国内调研机构易观国际给出的数据显示,仅物联网中的射频产业2009年的市场规模就达50亿元,由此催生的电信、信息存储处理、IT解决方案等,其市场潜力惊人。
南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发展物联网产业,南昌与其他城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南昌有多家公司从事物联网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如捷德公司掌握RFID卡(射频识别)技术,中兴软件、凌佳科技等企业掌握了物联网产业链中阅读器、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
南昌市工信委副主任邱胜说,目前全球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整个产业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所以,南昌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会“全面开花”,而是依托龙头企业,在本地先行应用,然后再全面推广,以此形成南昌物联网产业的优势。“现在,最关键的是让老百姓了解什么是物联网,为今后推广应用打好基础。”邱胜说,目前南昌6家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企业正在筹建“物联网体验馆”,计划年底对市民开放,通过互动的方式向市民普及物联网知识。而南昌市发展物联网产业行动方案也正在制订过程中,描绘着南昌物联网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