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全面启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杭州人爱吃片儿川,可哪怕是自家出品的一碗片儿川,同样有存在质量隐患的可能:怎样才能确保它的每一样食材都来源安全,吃得放心?假设吃出了问题,你找到农贸市场的摊主,怎么才能让他承认这菜是他卖给你的,并且还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同一批的肉菜,确保别的市民不会再吃下问题菜肉?听起来,这些似乎都很难实现,但事实上,如今只要用手持智能设备PDA读一下“杭州市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或者点点鼠标输入一个追溯码,这些难题在杭城已开始破题解决。
难题的破解得益于杭州市贸易局正在建设推进的菜肉流通信息化追溯体系。
2010年,基于杭州良好的流通基础设施、硬软件条件,以及可靠的运行维护费用保障等优势,杭州和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成都、昆明、无锡等10个城市,被商务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以试点探索的方式来保障百姓“菜篮子”食品安全,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责任制。
随着去年下半年试点工作率先在肉类流通领域铺开,以及城市管理平台及各追溯子系统软件的逐步完善,农贸市场无线网络工程的铺设完成,农贸市场零售环节追溯电子秤的陆续到位,从今年12月开始杭州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将在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的定点屠宰厂、肉菜批发市场、超市门店、农贸市场以及餐饮企业等先后启动推行。
政府主导推进,全民参与建设。未来3-5年,杭州人的生活或许就将因为有了这套追溯体系而大不相同:就像在超市购物打印小票一样,市民们会习惯了在农贸市场买菜也索要小票,并且凭小票上的追溯码查询菜的产地、来源、农残检测 情况;无论是知名餐馆还是团体伙食单位,买菜买肉都必须刷卡交易;商贸、工商、农业、卫生、质监等政府各部门都有望利用这一平台为百姓构建起更紧密、更便捷、更安全的品质生活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