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物联网时代来临 二维码焕发光芒

物联网时代来临二维码焕发光芒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好像在一夜之间,今年届满十八岁的二维码忽然成了很潮的玩意儿——

微博上,一批名人“大V”纷纷用一个黑白交错的小方块,来推销自己的微信认证账号。扫拍媒体广告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购物和支付。餐馆、咖啡馆在座位牌上悄然添加了二维码,腾讯、新浪、苹果等巨头竞相推出二维码服务……

二维码“出生”于1994年,最初由丰田汽车创建,用来追溯和跟踪车辆零件,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后,二维码多次想站上舞台却总也站不稳。为何这一次突然就爆发了?抑或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后又复归平静?

产业先行者遭遇困境

“我们是托了iPhone的福,很幸运。”说这话的是“我查查”的CEO赵立新。现在,在安卓、苹果等应用商店里,“我查查二维码”和灵动快拍的“快拍二维码”是下载量最多的两款二维码工具。

2008年,赵立新介入二维码领域。不过推向市场的时候却受到了阻碍,因为当时智能手机及有读码功能的手机尚未普及,人们也没有使用二维码的习惯,公司一度难以为继。

说起来,赵立新并不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二维码从业者。早在2004年前后,二维码在中国曾经有一股潮流,沈维是这股潮流的引领者之一。

2004年,沈维成立银河传媒,核心业务是将二维码做成电影、电视、书刊、杂志、音乐以及广告的流动入口。“比如现在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只有窄窄的一小条内容,信息承载量很小,而如果在旁边印上二维码,读者如果对这家公司或它的业务感兴趣,可以直接用手机扫码进入到公司的WAP网站。”

公司成立后,业务一度做得风生水起,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轮获得TDF等多家风投机构的投资。沈维甚至乐观地估计,2008年将会是手机二维码爆发年。

不过现实是,沈维的预判并没有如期到来。而银河传媒却进行了转型,为淘宝和拉手网等电商配送电子凭证,声势已经远不及当年。

银河传媒是中国最初一批二维码先驱者的缩影。从意锐、新大陆翼码到后来的我查查,都面临了同样的困境。好在我查查成立时间较晚,在度过一年多举步维艰的时间后,苹果的iPhone火了,赵立新就请人做了一款App应用程序,放到苹果应用商店里,从此用户数开始暴增,后来又开发了安卓版本。

移动互联网带来用户

“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手机二维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使用习惯的问题。二维码需要下载安装条码识别软件,制约了用户的普及。”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负责人张建宁说,当时的网络条件、手机摄像头、二维码应用场景都受到约束,这些原因造成了二维码的困境。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难题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智能手机得到普及,用户接近3亿,而且由安卓、苹果两大系统一统天下,软件适配非常容易。

一家酒吧为了吸引顾客,最近利用二维码玩了一把。针对一些男士在酒吧碰到心仪对象却不敢搭讪的情况,这家酒吧将二维码印在啤酒签上,男士扫描二维码后下载酒吧客户端,输入想对心仪女生说的话,让服务生把啤酒送去,女士扫描即可读取甜言蜜语。此举使啤酒销量上涨了一倍。

留心户外广告的人们发现,北京的公交车站仿佛一夜之间都是1号店的广告,不过它的广告很特别——广告上全是商品,商品下方有相应的价格和二维码。消费者在路过时,如果看中某一款商品,只要用手机拍摄商品下方的二维码,链接到购物网站,在手机上在线完成订购。

现在在报纸、杂志和公交、地铁的平面广告上,二维码已经大量出现。手机用户扫描一下,就能链接到广告主的官方网页,查询到更为详细的信息。更有一些平面媒体在新闻报道上也采用了二维码,用户扫描后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这篇报道的视频、照片和更详细的内容。

12
[上一个资讯]:天津打造两大智慧旅游示范...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发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