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张裕试点建设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商务部门了解到,国家开始试点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试点建设,作为此次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企业,张裕已经率先尝试 。
为了使得追溯体系顺利建设,张裕公司作足了充分准备工作。据介绍,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创建可追溯体系酒类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包括生产线数据采集、物流数据采集、产品追溯管理、防伪查询、数据管理中心等五个部分,能够实时掌握所有产品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等各环节的流通信息,形成了权威的全程可追踪信息链。在烟台投放了18台固定式电子终端查询机与40部便携式电子终端查询机。
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开发了基于射频标签技术(RFID)的一套完善的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成为中国首个应用RFID技术进行电子追溯的酒类企业;强化解百纳生产线电子标签升级改造,扩建数据中心,增加自动检测设备等;与专业技术企业合作,完成了固定式和便携式终端查询机的研发工作。三是推进资源共享。在完善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虚拟化和云计算支撑的后台系统,建设安全、快速的专用网络;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标准体系建设协作厂商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编码标准,编写统一的对外查询接口,改造RFID终端查询设备;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统一设计酒类流通电子追溯的专门LOGO标志,实行标准化管理。
张裕工作人员介绍,追溯系统就是利用RFID技术对酒进行唯一的标识,在酒的标志上有一个激光条码,这个条码记录着这瓶酒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一瓶爱斐堡赤霞珠的17位激光码,用手机发送到信息平台,10秒钟就收到了回复,上面明确显示出了这瓶酒的生产以及流通信息。
现场演示的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消费者辨别真伪,张裕将激光码转换成了17位可见码,标在商标的后面,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发送17位码到张裕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信息平台即可。不过,该RFID技术成本现在相对很高,所以只在2009年9月15日后产的张裕酒庄酒和爱斐堡酒上进行了试用,现在还未完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