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虚拟养老院”成全国范本“十二五”末实现全省覆盖
截至去年年底,苏州60周岁以上老人已经超过户籍人口数的21%,并且仍在以每年5万的速度不断增长。在昨天(15日)上午召开的“全国虚拟养老院”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沧浪区在2007年开创的“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全国各地交流养老服务经验的范本,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表示将在全国大力推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到“十二五”末,江苏省将实现“虚拟养老”全覆盖。
5年服务了6133位老人
沧浪区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72368人,占户籍人口的22.6%,于2007年建设并成功运行“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而所谓的“虚拟养老院”,就是把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运用于居家养老的服务与管理,通过企业市场化运行,对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组织、对服务队伍实行员工制管理,为老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爱心亲情主动式服务,为居住在家里的老人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重点为75周岁以上居家空巢、生活自我料理能力逐步下降的老人群体,从服务收费层面分为政府援助对象和自费服务对象,从服务需求层面分为政府重点援助对象、低偿普惠服务对象和普通自费服务对象。五年来,沧浪区“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已经从最初的30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4453户、6133位高龄空巢老人,累计提供有计划、常态化的上门生活照料服务44万余人次。
养老院一张床=百余老人虚拟养老
沧浪区民政局局长曹源说,沧浪区新投建的机构养老院每张床位需20万-25万元,而虚拟养老院至今投资还不到1000万元,就基本满足了6100多位高龄、空巢老人的常态化居家生活照料需求,平均每个人的投入只有1640元,连机构养老院床位费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另外,运行“虚拟养老院”五年来,造就了一支国内为数不多的近200名职业化、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团队,并使200多名大龄下岗人员重新找回社会定位。
2009年,沧浪区“虚拟养老院”被民政部评为“民政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2010年获得ISO9001:2008最新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又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批准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开始向全国推广。
“十二五”末省内实现县市全覆盖
曹源介绍说,在沧浪区居家养老社会化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与管理监督作用,而具体运营工作交由专业社会组织负责。政府定位于养老服务的规划者及购买者,社会组织定位于养老服务的生产者及提供者,居家老人则是养老服务的消费者及使用者,通过这种模式有效缓解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不愿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下一步,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通过稳固生活基础服务、发展商务增值服务、探索健康物联服务三个层次的逐步递进,推动虚拟养老模式的产业化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介绍,目前我国老年人在以每年800多万的速度增长,苏州在全国首先提出“虚拟养老院”,如今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已经被上海、浙江、山西、辽宁、广东、山东等地陆续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老龄办和民政部门合作推动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工作试点已经有41个,覆盖1000万老年人。
江苏省老龄办主任张建平表示,全省正大力推进以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为范本的居家养老工作,到“十二五”末,江苏将实现“虚拟养老院”县市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