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5大国标开始制订产业发展获支持
在昨日举办的“2011移动支付高层论坛”上,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资深经理李尚慧透露,目前,工信部、央行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成立标准联合工作组来讨论制订移动支付标准。此外,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总工程师王立建也指出,目前5个关于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计划已经开始制订,这5项标准足以支持移动支付向前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但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始终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由于各方都想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国移动的2.4GHz标准与银联的13.6MHz标准两者之间的竞争仍未有定论。
不过,王立建透露,尽管移动支付的标准尚未发布,但目前5个关于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计划已经开始制订。这5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接口和协议;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接口和协议;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应用管理和安全;测试方法。
而对于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王立建则认为,不能一味地考虑采用国际标准,对于我国移动支付来说,建立自有标准尤为重要。
“移动支付标准最关键的是空中接口的标准。无论是目前备受青睐的13.56MHz还是2.4GHz,都要首先解决空中接口的问题,这是个基础的、排在第一位置的标准。其次,再考虑标识问题。”王立建说。
据王立建介绍,目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在800/900MHZ和2.45GHz RFID空中接口标准制订已采用自主创新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
事实上,不管是移动支付采用哪项标准,其市场前景却是不容置疑的。易观国际在其最新发布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中指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增长78.8%,达到52.4亿元。2013年则有望达235.1亿元。
“不刷卡、刷手机”的手机支付时代越走越近,数以千亿计的市场容量也吸引着整条产业链的目光。首款NFC-SD银联标准手机金融产品日前公布,受此影响,9月21日Wind移动支付指数大涨3.31%。
分析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正逐渐向手机终端转移,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支付标准提供商,银联试点产品的推出将大大推进手机支付规模推广的脚步。除了银联和银行之外,相关智能卡开发企业也将从中分享收益。
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
受物联网概念影响,2010年市场曾疯狂炒作手机支付概念,但由于技术标准之争,具体产品推出方面进程缓慢。与此前中国移动推出的“账户与SIM卡挂钩”方案不同,银联推出的手机支付产品采取智能SD卡与银行账户挂钩的模式,用户从银行获取专用SD卡,只要在手机中插入该产品,就能实现近场支付。
申银万国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除了本身具备的银行合作渠道优势,银联标准在技术开发方面的积累也较为深厚,目前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手机支付标准。据了解,中国银联目前已完成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草案研制,银联标准也逐步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根据银联相关负责人的说法,2011年正式手机支付产品就将投放市场。
发展障碍逐渐被理清,一个庞大的市场也逐渐掀开面纱。2011年5月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确立,央行6月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到2013年,亚洲移动支付用户将占全球相应用户总量的85%,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德邦证券TMT研究员李明选认为,从市场看,经过几年的试点、体验、整改,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正逐步进入市场争夺用户,国内整个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在今后两年将维持至少100%的高速增长。
设备商积极布局
除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相关智能卡开发企业也将从巨大的商业蛋糕中分得一块。
2011年7月8日,天喻信息(300205)联合中国银联宣布,成功开发符合银联标准的移动支付智能卡产品。此前,天喻信息曾公告,将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武汉擎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基于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支付相关的第三方服务与运营。
东北证券分析师周思立认为,移动支付、CMMB和城市卡等业务空间巨大,并有望成为公司长期发展动力,其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电子支付智能卡、智能SD卡和大容量SIM卡产能,项目达产后相关智能卡产能将从每年600万张上升至2450万张。
而作为中国移动SIM卡提供商之一的东信和平(002017)也有望发力移动支付业务。中银证券分析师胡文洲认为,随着手机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东信和平在未来有可能把握行业发展,加大在移动支付产品方面的推进力度。
电子行业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罗舜芝,侯利 撰写日期:2010-04-29
1.4G RF-SIM应仍为运营商最佳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由于13.56MHz移动支付方案(天线较长)须客制化手机, 与中国电信业补贴偏低的国情不合, 而银联的方案(将菲利浦13.56MHz射频芯片集成于MicroSD卡上)并不需绑定运营商,对运营商并无诱因, 因而我们认为,长期而言, RF-SIM应仍为中移动最可能采取的移动支付方案。高阳科技在中移动减缓2.4G RF-SIM投入后,仍对此方案保持高度信心, 持续投入400多位工程师投入移动支付系统开发,
2.4G RF-SIM不乏竞争者: 广东直通电讯及高阳科技均投入2.4G RF-SIM的方案设计,国内亦有其它公司在去年中移动扩大试点后,陆续投入2.4G RF-SIM方案开发。直通电讯研发RF-SIM技术多年,目前与欧洲2.4G RF-SIM公司合作,也与国民技术合作推广2.4G RF-SIM。 除此之外,高阳科技原为中移动移动支付后台运营商,与中移动合作拆分手续费。最近高阳科技收购SIM卡设计公司, 由于高阳为中移动设计支付后台优势, 在未来RF-SIM市场成长时,可能为一有力的竞争者。
目前国民技术2.4G RF-SIM方案为国内最成熟者:由于2.4G干扰多,需靠极佳跳频技术来解决,国民技术借力欧洲芯片商Nordic之射频芯片(Nordic为市场上2.4G射频芯片效能最佳者),使其产品成熟度为市场内最佳者, 我们认为未来其自身芯片效能提升后,可取代Nordic芯片,进一步提升其利润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移动支付RF-SIM技术长期市场潜力巨大, 但短期中移动加重发展类支付宝的第三方远程支付系统, 对RF-SIM硬件采购近期内减缓, 对国民技术,长电科技, 及东信和平第二季营收获利有一定影响,我们建议在第一季季报公布后,可适时调整部位。
研究机构:华林证券 分析师:华林证券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0-04-29
评述:全球移动支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大市场。据预测,2009年至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总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04.8%,2013年达到1100亿美元。预计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从2008年的3290万户提高到2011年的1.3亿户。有研究报告称,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10年两会期间,中国联通常小兵明确表示加重并提速在移动支付上的动作;中国银联也于2009年底,分别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广阔从银行卡逐步取代现金这一发展历程来看,个人金融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必然趋势。虽然,当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产业各方都看到了移动支付带来的巨大商机,扩展业务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
移动支付是一项快速发展的移动结算方式,产业链涉及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芯片、手机、终端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全球存在多个技术方案。国外以日韩为代表,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
截至2009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达7.4亿户,手机渗透率达到56.3%。但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渗透率仅为个位数,相比日本50%左右的渗透率,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3G建设的进行,移动通信网络的宽带化和手机终端功能的多样化将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2009中国便民金融服务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约30%的人表示愿意使用移动支付服务,而且这一比例还将逐步扩大。有研究报告称,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
产业链模式主要分三类作为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庞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也吸引了除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以外的大量参与者。从上游的芯片制造,到中游的支付平台设计、安全服务、再到下游专用读卡器如POS机制造商,都试图在即将到来的移动支付浪潮中分得一杯羹。不过目前由于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对于在移动支付产业中主导地位的争夺,也导致了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多元化。
随着主导者不同的这些移动支付方案的实施,我国也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
一是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移动运营商既作为移动支付业务数据传输网络提供者,又是移动支付帐户的管理者。
二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目前国内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以银联为主导的移动支付。
三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产业链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目前国内支付宝等已经开展相关业务。
四类公司具有投资机会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很长,但可以划分为两条主线,分别为基础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平台的提供。国内的基础设备制造商以及运营服务平台提供商等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将受益于这个即将爆发的新业务。
一般认为,未来能够受益的公司一方面是那些能够提供核心技术的公司,另一方面是能够参与运营的公司。这两类公司是长期投资者的理想选择,包括芯片制造及封装如长电科技等;RF-SIM卡,如东信和平、恒宝股份等;POS终端,如南天信息、证通电子等;支付平台,如拓维信息、卫士通等。上述公司的投资价值将得到提升。
华林观点:每次技术革命都会给相关公司带来变革,手机支付正在对银行卡业务造成冲击,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建议关注
电子行业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 分析师:戴春荣,董志强 撰写日期:2010-04-23
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全球移动支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大市场。据预测,2009年至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总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04.8%,2013年达到1,1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增长源自用户数量的提高。预计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从2008年的3,290万户提高到2011年的1.3亿户,复合增长率58%。2013年具有手机钱包功能的手机拥有量将从目前的5,000万部增长至7亿部。
日韩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亚太地区移动支付用户占全球的85%。日韩发展水平较高。可借鉴的经验包括统一技术标准、建立良好的主导方与参与方的合作关系、产业链控制能力较强等。日本NTT Docomo 用户中,手机支付用户渗透率超过65%。
2006年开始高速增长,当年增长率达到100%。韩国70%的电子支付(即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额)都是由手机支付完成。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基础坚实,前景广阔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基础坚实:截至2009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达7.4亿户,手机渗透率达到56.3%。同时,国内移动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增长迅速。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渗透率仅为个位数,相比日本50%左右的渗透率,发展前景广阔。
各方积极推进目前国内形成了NFC、SIMpass、RF-SIM 卡三大类技术标准。
三大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正在推广基于2.4GHz RF-SIM 卡的移动支付业务。
在此过程中,面临用户RF-SIM 卡、商户POS 机等设备的推广成本较高,以及与金融传统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的兼容性问题;也在试点基于13.56MHz 的其他移动支付技术。中国联通在NFC 和SIMpass 方面均有尝试。中国电信则在NFC 和RF-UIM 卡(2.4GHz)上都有涉及。银联在远程支付上有优势,正在积极推广N3平台,并分别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第三方支付暂时受到“发牌”问题影响而进展较慢。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处在快速成长的初期在积极推动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成为全球移动支付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预计2009至2013年我国移动用户数将从2,100万增长至1.3亿户,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产业链将受益于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增长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将使产业链各环节受益,包括芯片制造及封装(国民技术、长电科技等)、RF-SIM 卡(东信和平、恒宝股份等)、POS 终端(南天信息、证通电子等)、支付平台(高阳科技、拓维信息、卫士通、联动优势等)。上述公司的手机支付相关业务增长迅速,投资价值得到提升。
期待行业各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技术标准不统一、主导方与参与方的合作关系不明确等因素对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有所影响。目前,参与各方正在积极协调。上述问题的解决将带来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大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