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业成为首都支柱产业
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
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约27.6%,产值年平均增速约21%。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十五”初期的1000亿元发展到“十一五”的平均2500亿元,增长1.5倍。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了,回顾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谓是成绩辉煌: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电子制造产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骨干企业优势突出,重点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软件服务产业规模领先全国,已进入具有世界影响力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城市之列;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成为全球综合性软件和信息服务城市之一;骨干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一些企业初具世界级企业雏形;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新兴的软件开发中心之一;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未来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电子制造业成为首都支柱产业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快速调整结构,重点产品不断受到市场认可。
近10年来,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始终保持稳步增长,从“十五”初期的1000亿元发展到“十一五”的平均2500亿元,增长1.5倍。2011年,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955.6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率6.8%;利润总额达到104.4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达到981.18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10年来,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适合电子信息产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不断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来京投资。目前,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00家,诞生出诺基亚、联想、普天、索爱、富士康等一批百亿元企业。以普天、联想、方正、同方、京东方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多年占居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前列,进一步凸显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突出优势,奠定了北京在全国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快速调整结构,重点产品不断受到市场认可,其中,高端智能手机、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产量稳居国内首位,计算机行业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
10年间,北京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围绕诺基亚、京东方、中芯国际、联想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专业化分工、共生共赢的产业集群,产业布局进一步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和望京电子城集中。
10年间,北京市电子信息核心技术进一步突破,自主创新成果显著,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65纳米集成电路生产工艺通过批量认证,集成电路制造水平接近国际主流。基于自主技术的8.5代TFT-LCD生产线即将投入生产,已完成一系列核心工艺技术的实验开发。基于自主知识产权CPU的高性能服务器产品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等多个标准已进入产业化应用。
10年来北京落实18号文,抓产业链高端建设;抓自主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抓龙头企业建设,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建设产业配套环境,形成特色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