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广州建"智慧城市" "宽带广州"2015年前实现

广州建"智慧城市""宽带广州"2015年前实现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广州市第十届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广州要“构建智慧城市‘树形’结构”,未来广州这棵“智慧树”将长成什么样?它的成长将会怎样影响和改变市民的生活?昨日,广州市科信局局长谢学宁和副局长吴奇泽出席党代会新闻通报会,“剧透”如何培育“智慧树”。结合本月上旬科信局结束公众意见征集的《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树”的树形呼之欲出。

“智慧树”长什么样?

本质是“城市化”和“信息化”融合

一是它去自动获取、感知一些信息;二是这些感知的信息能及时传输至智能化的控制中心、或者一些系统里去进行处理,能够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整合;三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及时的进行一些预测、预警或者合理的处理。

———广州市科信局局长谢学宁

“通过‘智慧广州’的建设,将催生出新的生活模式,引领新的生活时尚。这将会使广州市民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生活,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谢学宁用简单的词语组合描绘了培育“智慧树”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但“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并不是一个如此宽泛的定义。实际上,世界上并无一个现成的“智慧城市”样本为我们参考,如果将上述定义换一个更通俗的表达,可以用谢学宁说的“智慧城市”对智慧设施要求的三要素:“一是它去自动获取、感知一些信息;二是这些感知的信息能及时传输至智能化的控制中心、或者一些系统里去进行处理,能够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整合;三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及时地进行一些预测、预警或者合理的处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也正是为什么智能化需要建立在信息化足够充分和完备的基础上的原因。一旦广州的“智慧树”长成,政府各部门不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相互推诿责任,因为食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环节,都将能够纳入实时的信息监管;灰霾是否存在也不需要环保和气象部门去打架,大气污染各项指标,也都会及时地传输至“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市民更不必因为水、电、煤气、户籍、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而辗转多个部门,一张市民卡在网上即可完成这些事物……

显然,用愿景来描述“智慧城市”长什么样很困难。谢学宁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个人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它本质上是“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整个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等领域进行新的变革,形成城市新的运行、管理、服务、生活和生活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智慧树”将怎样培育?

万庆良在党代会报告中,对“智慧城市”的构建,用了“植好智慧城市‘树根’、养好智慧城市‘树干’、壮大智慧城市‘树枝’、培育好智慧城市‘树叶’”等四个比喻来描绘广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蓝图。即以智慧型基础设施为树根,以智慧型技术为树干,以智慧型产业为树枝,以智慧型应用为树叶,构建智慧城市这棵参天大树。

植树根:强调充分的信息化

让广州这棵“智慧树”能够枝繁叶茂,当务之急即是植树根。充分的信息化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批智慧城市的新设施、新资源,推动高端要素集聚”是广州市科信局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这其中,云计算平台、将实体物品接入互联网的物联网等,是重中之重。

根据市科信局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将重点实施以光纤到户(宽带广州)、第四代移动互联网、“天云计划”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宽带广州”广州工程,将计划在2015年之前实现。至2015年,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 b/s,全市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将突破30万个,基本建成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线网络,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

同时,政府数据中心、城市管理服务云平台、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国家信息通信枢纽等信息接收和处理云平台也将建成,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供气等工程也将完成,天河智慧城等多个智慧园区也将逐渐完善并积聚产业和人才。

养“树干”、壮“树枝”:技术创新是硬道理

作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技术支撑,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高端芯片、高端软件、信息服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将是广州市培育“智慧树”必须突破和解决的技术难题。

目前,广州市在3D技术、物联网设备、第四代互联网(LTE)方面,均领先全国。比如中大微电子开发的RFID芯片(物联网关键设备之一)、读写终端设计技术全国领先通过了国家商业密码定点单位认证。

谢学宁说,在智慧产业方面,广州市将以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为重点,抓好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其中,既有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比如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也有现有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比如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等,最终将“逐步实现整个传统产业的智能化”。

“育树叶”:民生服务智能化

培育“智慧树”的目的,最终是进行智能化应用,不管是政务服务领域,还是居民日常生活领域。谢学宁说,“智慧城市”的本质,既是事务上的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也是城市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中,多个民生领域的政府服务,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都将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转变。

以广州市目前正在实施的“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和“市民网页”工程为例,目前,全市已建成154万个市民网页,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八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提供205项事项网上办理、300余项事项办事结果查询等服务。“市民卡”则已实现劳动保障、民政、卫生、交通、公积金、文化休闲等6个业务领域9项应用。

实际上,今后,市民足不出户能够实现的业务还有很多,比如通过网络问政平台、社会保障卡等渠道参与公共事务;智能交通系统及其信息服务将使市民“所想所行”;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服务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食品安全溯源工程将使市民吃上“放心肉”,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流程监控等。

■育“树叶”

1“智慧乡村”工程:实现信息均等化。

2智慧政府打造工程:包括全市网上办公系统、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政民网上互动工程、人口信息共享工程。

3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工程:建设和完善数字广州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围绕财政金融、工商税务、公共安全、综合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城市规划、国土监管、房地产市场等关键领域,建立统一监管综合执法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协同监管能力,推进智能化监控、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4城市网格化管理工程:建立市、区、街三级联动的统一城市管理平台和城市综合执法平台。

5“平安广州”工程:包括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和应急管理智能化工程。

6智慧就业和社保工程: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一卡多用。

7智慧医疗工程:建设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

8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应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革和优化广州“数字教育城”的环境、资源、应用、服务和管理模式,构建先进的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

9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工程: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收件受理多元化、事项办理一体化、结果发放便捷化”模式。

10智能交通工程:加快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发布、公共交通深化应用、交通管理辅助决策、行业管理信息化、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物联网关键技术等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利用、新旧资源充分兼容和共用、信息服务广泛普及,逐步带动珠三角区域智能交通一体化。

■壮“树枝”

11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程:拟培育30家以上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

12“网络商都”工程:包括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外贸。

■养“树干”

13安全保障体系工程: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平台,构建安全可靠和快速响应的基于电子签名的联合身份认证服务体系,推进建设电子政务证据保全中心、电子政务异地灾备中心(二期工程),制订电子签名应用标准。

14信息产业高端集聚工程。

■植“树根”

15城市基础资源智能化管理工程:包括智能水网、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和智能燃气工程。

16无线城市工程:打造3G、W LA N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相融合的泛在无线宽带网络。

17宽带广州工程: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下一代宽带互联网。推动网络由IPv4向IPv6演进升级,加快“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推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与运营支撑平台。

18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工程:建设10万万亿次的具有国家顶尖水平,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19国际云计算中心工程:建设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建设超级计算机系统和超级计算中心大楼。建设全市统一的广州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含云安全);制定电子政务云服务业务、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制定配套法规保障。建设智能城市高性能计算云服务平台。打造亚洲脉络(广州)云计算科技园和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华南数据中心。

[上一个资讯]:苏交科:借力资本市场 领...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云南首个智慧社区开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