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现三网融合打造“智慧青岛”
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全市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升级改造,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数突破240万。2015年,三网融合相关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以上。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建成统一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二级以上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并逐步覆盖全体市民。
所有的中小学拥有信息终端,围绕重点中小学形成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全面实施“校校通”,整合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图书馆,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进社区、进农村。届时,85%以上的市民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
政务信息全部网上公开
在政府及公共管理服务方面,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网上办公普及率达到90%以上。依法应当公开的电子政务信息全部实现网上公开,7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实现网上直接受理和反馈,90%以上行政执法事项实现网上登记、管理、运行、发布和监管。
建立政务云计算中心,80% 以上的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实现统建统管。整合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实现集信息查询、业务办理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十二五”期间,将网上审批服务延伸到村,在各村建立内部事务管理平台、为民办事服务平台、土地承包和流转平台及农村村务公开信息平台。开通12316情系三农服务热线、农业科技110、青岛农经网、基层信息服务站、农信通手机短信等服务。
居民生活将“一卡通”
下一步将进行社会保障(市民)卡(A卡)和琴岛通卡(B卡)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基于市民卡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民政、住房公积金等政府公共服务,实现面向市民的公共服务“一卡通”。同时,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卫生信息系统,依托“市民一卡通”工程,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和保健知识实时查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开通“就医一卡通”,实现“先诊疗后结算”和“诊疗结果互认共享”,为居民节省就诊时间和医药费用。
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建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综合信息平台。应用电子病历,实现实名制分时段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医院、专家、挂号和床位等相关信息可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方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