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郭昕:云计算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郭昕:云计算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2013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于3月20日-3月22日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大变革下的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云华时代董事长郭昕在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云计算对服务外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云计算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郭昕: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块分享对云计算和服务外包之间的关系,大家突然让这个课题或者这个话题出来,其实云计算对服务外包有什么样的作用?云计算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为什么这么说?对促进转型升级又有什么影响?这是我们今天所需要探讨的。产业转移的后面有一个技术的动因,技术用我们的话来说是最高的生产力,这个动因是什么?我们昨天仔细的从前到后的讲,这里面还有一个东西没有注意到。实际上IT产业,或者以IT为基础的产业,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创新机制,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在支撑。

  我们昨天讲到的摩尔定律,之所以是IT无的第一法则,是因为高革命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看到从80年代的时候,随着PC技术开始就有第一次的技术转移。到了90年代又有了第二次产业转移,那个时候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开始大规模兴起的IT服务,又是第三次的产业转移。

  这个转移过程中我们明显是一个从跟随者变成领军者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后面还要注意。实际上目前企业工作和竞争的平台不一样,通常我们现在讲在第三平台上工作,那什么是第三平台?PC的时候我们迎来的第一次的产业转移,大规模的制造业向海外迁移,那个时候有了供应链的管理、客户管理的管理,使得海外的市场变得容易了,变得可以拿到了,同时有了运输的方便。

  在第二个平台——IT服务外包,那个时候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有了第二轮互联网服务器。这种产业的模式依旧带我们走过二、三十年的时间。

  从去年开始我们正在经历了第三平台,我们主要的IT平台挪到另一个平台,就是云的平台,是一个社会化的平台。这种状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竞争力的提升上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我们说实际上拉近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像我们昨天讲的企业需要的不是把什么东西扔出去,现在回岸最大的概念是把核心的能力组合起来,我们不要太悲观的看回岸,其实它是一种组合,把原来认为不重要的生产关系,不重要的生产要素扔出去。目的是降低成本,突然发现利润的来源在哪里我现在抓回来,有一个战略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需要把握的,这个过程的把握在第一平台上是没有的,第二平台也是不行的。为什么现在进入2.0的时代?实际上就是在第三平台上竞争和生存的一个概念。

  第三平台就是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这个平台下我们再看。我们不悲观的第二点是我们总体的IT已经超过了日本,逐渐接近美国,每年的IT符合增长率高于美国。这个时候我们说,科学技术可能率先带动了我们的产业发展。

  总体来讲我们GDP和美国不同的话,(第三平台理论PPT)黄色代表第二平台,红色是第三平台,左边的刻度是一万亿美元。如果在第二平台,年负荷增长率只有百分点二点几,云的是百分之十以上。同时到2013年我们再去看,第三平台相关的产业服务增长链,这是今年IDC公布的数据,也是今年春天刚刚公布的数据。实际上整个IT服务产业,在第三平台的推动,云技术带来的推动,应该是占市场的90%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生存的状态。

  后面我还是要跟大家讲我们的商业模式到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我们的商业模式,会改变服务外包产业的形态?为什么会改变服务外包总体的利润来源?

  (技术决定商业模式PPT)第一个左边的蓝色很多芯片加工、第三平台硬件设备的建设、3G这样的东西,主要看右边,其实是交付模式变了。之前的物理交付模式变成了云的交付模式,比如物流的管理、产品的组合设计和管理,还有一个我们产生了一种O2O的生产模式,这个模式还在研究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模式。上午讲到了印度IT服务,服务外包是一个大的概念,IT服务软件交割的只占不到50%,那另外一半是什么?过去我们认为生产制造和IT服务是不搭界的,现在不是这样的。过去制造业是比较低端的成本输出,成本转移的一种外包。我们认为IT服务是相对比较高端,随着企业的信息化,特别是3D技术的出现,IT实际上成为了制造业的核心。也就是说使我们第一轮的服务外包和第二轮的服务外包,可能在第三轮的过程中会结合起来。

  使得我们非常强大的制造技术,有了广阔的服务外包拓展的空间。也就是说不要站在第二平台去想第三平台,而是要站在第三平台整合第一、二平台。

  比如我们国内的马云,马云去做金融,阿里巴巴的平台为什么做金融平台?目前比较好的客户服务的大众点评,我相信很少有人不用大众点评,因为这种服务也是未来服务转型的突出特点。还有苏宁上个月公开变成苏宁云商,那苏宁从这个基础上是接包方还是发包商?是不是最大的服务外包提供商?这看他对企业之间的关系,他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种企业的转型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我们说在这里过去提到一个产业,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们又提到了产业的信息化,随着产业的信息化来临,产生了一个新的产业,我们说智慧产业,现在惠普、智慧园区这是一个符合趋势,在符合趋势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云的概念,云的大数据为基础的服务外包的产业转移、产品转移,对我们来讲都是全新的革命。

  后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在这一轮产业转移当中,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去把握这个。(云计算据云服务引领ICT产业新一轮革命PPT)这边是微软的一个云,上面企业的数量,他在做的事情和过去微软通过线下、线上提供的服务是不一样的,微软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包商,同时也可能成为服务提供商。这个时候作用就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变化,一个是资源获取的方式,第二个怎么去主导这种主要的服务方式是什么,你的核心业务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产品发展的方向也产生的变化。

  所以说通过这两天的会议,我们看到其实云计算关键的一点,是一种生产力,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未来企业去工作、架构、生活的平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服务外包产业也要转移,要转移到新的平台上,要有新的工作方式,要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去工作,要依靠数据,靠数据辨析来提供企业的产品和价值的方式去工作。在这个上面我们说有不同的技术,比如说虚拟化的技术、分布计算、存储技术等。

  例如你用买一本书的钱去获得了超算的能力,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这本身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大家都有这种技术你的触角就会更远,离岸、回岸可能很多概念都会被打破。

  云基地主要在哪些方面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或者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呢?比如说云基地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从平台到中间件到元件最后的服务,整个产业链都在这边,从虚拟的服务器,一直到最后的存储,还有以这种解决方案、大数据的存储和解决方案还有虚拟桌面的平台,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服务外包的生产工具。我们的组织可以虚拟化,我们的客户相应时间可以加快,我们的市场拓展可以走得更远。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云应用现状特点:以北京祥云工程产品展示为例PPT),这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发布的北京祥云工程产品,大家看到这些,基本上前三个教育、医疗、商务,后面交通、能源、电子商务这些都是云平台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生产力,这些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的,也是我们说在岸、离岸并举。

  还有云基地,未来的基地加基金的模式,还有什么样的模式?基本上研究园区的话,我们发现大概有这样四种模式,一个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起来的模式,比如像云基地在上海,还有上海云基地的模式。也有科研院所的模式,还有政府扶植基金,像哈尔滨的模式。也有社会资本不断投入的模式,山西的云计算中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观察园区过程中,发现大家产生的新的产业的价值链,然后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和运营的方式。

  (企业价值中枢向信息管理移动PPT)这张图实际上继续讲的是:我们为什么企业需要转变?是因为整个在价值链当中你的价值中枢出现了偏移,价值中枢中什么东西最值钱?从物的管理变成了对信息的管理,这个就使得服务,或者是服务外包从1.0向2.0,从过去的产业制造外包变成了服务的外包,从服务外包变成了云状态下的整体核心竞争,从做减法变成了做加法。加法就是通过回流,我们只要给他提供更大的产业增值,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有服务外包就去做,而不是为了节约成本去做服务外包。现在是为了增值才服务外包,这就需要服务外包企业。

  这种产业链这种模式必然是服务外包所走的模式,目前在美国回岸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服务外包特别的兴起。比如说通用在印度的服务外包之外,还在国内做了很小的服务外包基地,在创新性上、员工的相应上都产生了很多的新的服务外包。不是说回岸是把印度和中国的东西挪回去,印度和中国的市场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中国的市场越来越重要,美国的公司只会在这里越来越多。但同时会在在岸建立云状态的服务外包,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倾向。

  最后给大家举一些例子,上个星期我和ICD做研究,大数据成为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入口和出口,这个时候我写了这么几句话,第一个是融合,随着社会化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和交易平台的兴起,很多O2O的兴起,产生了制造业和信息业的融合,也出现了机器和人之间的智能对话,我们叫物联网。这是人的兼容性的良好特征,是把几个产业的最佳点融合起来,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点。

  还有一个是它深层次的进军非常广泛,比如说过去我们把很多的数据、分析交给一个很小的部门去做,或者根本不去做。现在不断的随着深入我们这种深入的分析,客户关系的管理,进行了数据化的结构。第三个大的是渗透,过去的所谓大数据、企业量化的管理,从金融、电子、国家大型的企业,逐渐向各个行业转移,比如物流、零售逐渐的渗透。

  最后跟大家分析一个案例,昨天也在讲到的海尔的决策机制。实际上他的机制带来了两个变化,一个是信息流的逆向变化。过去我们说企业的决策是从企业的老总到一线的员工,这个信息流的决策表明了决策的过程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其实服务外包是很少能够切入进去的。现在随着企业的倒三角的管理,真正的企业信息流是从一线,从客户来到企业的管理层,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后台,老板成了新的后台。企业的决策过程变成了一线员工的决策,一线员工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说我能有足够的一线员工掌握客户的每一个动向。这个时候就需要服务外包,所以就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新的需求和外包的岗位,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机会。

  我们在讲到一个例子,服务外包如何能够在这些趋势当中帮助我们,或者是大数据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做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测试基础软件的开发,慢慢更多流程的管理,企业的决策过程,决策过程和管理需要做很多分析。那这个案例是上海的一个人,28岁游戏迷,每月的工作时间、上网时间,旁边一大堆是他不断产生的数据,我们对他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进行分类。他是什么样的人?他使用什么样的终端?他的客户群是什么?企业的社交网络是什么?我们就会对客户做精细化的管理,每一个客户都做精细化的管理,这就是服务外包对我们提出的新问题。

  例子的后面我们也会看到,另一个大的智慧的产业,刚开始是IBM提出来的,这里就是上午他们讲到的预测。我们更多的可移动终端,每个人都是信息化,每个人每天所处的位置,你所使用的事情,你对客户的需求,对你工作单位的需求,这些数字综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一个聚合。这个聚合就会像我们说的新的爆发,这个时候是我们目前需要注意的结论。

  我在这里面试图给大家从趋势上讲,技术的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产业的革命带来了服务外包交付形式的变化,使我们必须用新的组织方式和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生产力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我们讲了第三平台的概念,我们讲了大数据的概念,我们讲到了未来产业组织和价值转移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新的,怎么去资源管理?服务外包是在全球重新配置资源的资源管理,过去更多重视的是企业的资源。现在有了CRM,很多人说CRM是客户资源管理,其实R是有不同的理解,对R的不同理解,对资源的不同理解,恰恰是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和数据融合起来,走另外一条路的最重要的结点和出发点,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上一个资讯]:RFID技术助力感应式巡更系...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智慧医疗来临 你可以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