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我国首款带活体生物识别功能的安全芯片问世

我国首款带活体生物识别功能的安全芯片问世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由杭州晟元芯片技术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生产的我国首款带活体生物识别功能的32位安全芯片日前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检测,填补了该类产品国内空白。该款芯片可以使网银安全体系中最薄弱的人机交互环节的安全性得到增强,以人体指纹识别代替明码的PIN码输入,彻底杜绝了骗签或远程挟持隐患。

  去年年末,多家媒体曾经报道了江苏、浙江等地数百个中国银行“中行E令”用户被“钓鱼网站”骗去巨款的事件,被骗的用户少则损失几万元,多则损失几百万元。所有这些用户都是采用动态口令(即动态密码)作为安全措施。动态密码每分钟变换一次,每次登录网银口令都不一样,以增加犯罪分子截获用户密码的难度。但动态密码的致命弱点在于其无论如何动态,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对称的明码,在当今纳秒时代,计算机每秒种可以执行数百万条指令,对信息技术来讲,一秒钟已经太长,从截获帐户密码到转账分赃时间都已足够,何况是一分钟!

  运用晟元设计生产的这款安全芯片,则可完全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因为该芯片具备如下其它芯片不具备的特性:1、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中国境内设计生产(动态密令芯片基本都是进口的);2、采用我国自主算法(动态密令算法都是国外的,其安全认证的依据没向中国公开过);3、非对称密钥体系,任何明文不在网络上传输(动态密令是明文、明码);4、2048位密码,采用饱和攻击需要全世界所有的电脑一起工作1000年(动态密码最长是人能记住的8位明码);5、采用指纹进行个体身份认证,杜绝挟持和骗签,彻底杜绝明码。

  目前这款活体生物识别安全芯片却能弥补这些漏洞,无疑是我们的福音。银行可以利用这个芯片制作成U-Key即U盾,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在自己的网上银行进行各种交易。作为安全性突破的代表产品,在技术上解决了PIN码输入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应用上解决了PIN码遗忘、丢失等易用性问题,为构建和谐生活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墙。

  据在北京的芯片技术设计专家张飞飞介绍,这款芯片具有防病毒攻击、防内部数据被盗等技术,它将活体生物识别技术与国家密码技术结合起来,是一项技术性极高的复合技术,安全性较高。杭州晟元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邱柏云介绍,该芯片包涵了28项发明专利,不仅在国内是首次问世,在全球也没有发现过。

[上一个资讯]:余翔:发挥物联网相关技术...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MWC2011:移动技术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