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华院士:云南花卉产业可以大力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
一个老太太,管理两百多头奶牛,这可能吗?
这在欧洲完全有可能,而在云南农村,一个劳动力只能照看几头奶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在云南科学大讲坛的演讲中说,这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而云南的鲜花产业,也可以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好发展。
个 案
机械人帮老太挤牛奶
汪懋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化工程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此次他在云南科学大讲坛为市民作“发展现代农业与工程科技创新”的主题演讲,云南科学大讲坛是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科技厅共同主办。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它有什么作用呢?汪懋华举了一个例子。他在欧洲考察期间,看到一位老太太一个人就管理两百多头奶牛,而她的帮手是两个机械人和一些农业机械,一个机械人负责挤奶,一个机械人负责清扫奶牛排泄物。
他说,199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遴选出20世纪对人类社会作出最伟大贡献的20项工程科学技术成就,就把“电气化(含农村电气化)列为第一项,“农业机械化”列为第七项,理由是:“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场的经营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它在发达国家几乎已完全取代了人力和畜力,并正在发展中国家转变着传统的农作方式。”
建 议
鲜花生产可采用物联网技术
汪懋华还谈到了一个数字,2009年云南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是靠后的。
他建议说,云南应该启动一项战略研究,把云南的资源、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把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搞清楚,做好土地生产布局文章。
当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代表“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还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云南的花卉产业,可以大力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云南花卉生产出来了,要运到北京、天津,储运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怎么监控呢?”他说,只要有物联网,装个传感器在箱子里,就能监控储运过程中的信息,保证鲜花出省后还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