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肉菜追溯平台
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 糜君初
(2012年3月28日)
2010年,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10家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根据商务部对试点工作的要求及规范,在商务部的关心和指导下,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至2011年底,基本形成了肉类蔬菜流通从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较完整的肉菜追溯体系和食品监管信息网络,初步实现了对肉类蔬菜流通的闭环监管和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基本实现了商务部提出的“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的目标。
一、充分认识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肉类、蔬菜是城乡居民重要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做到各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体系,有利于提高流通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形成溯源追责机制,创造放心肉类蔬菜渠道品牌;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及早发现和快速处处置能力,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现代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市场运行调控水平;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无锡市政府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为切实做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2011年作为全市食品安全行动年,并将我市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作为无锡市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进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至2011年12月底,在市区范围内已完成2家定点屠宰场、2家肉菜批发市场、26家农贸市场、51家超市大卖场、部分团体消费单位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项目的建设,并投入试运行;12月30日我们邀请了来自江南计算机研究所、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商务厅、无锡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专家组,通过对各流通节点进行实地考察,查验相关资料,一致认为“该项目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结合无锡实际情况作出了诸多创新尝试,形成了‘肉菜备案中心源头管控’、‘追溯系统助力市场管理’、‘追溯手段为业务流转提速’等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实际,建设具有无锡特色的肉菜流通追溯系统
根据无锡市政府关于建立集“追溯、检测、查处执法”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综合体系要求,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可以概括为“167”工程,即:建立1个城市管理平台(无锡市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6个流通节点子系统,7个工作支撑系统,实现经营主体管理、流通信息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应急事件处置、信息查询服务、监控考核等功能。上联国家、省级追溯平台,下联批零市场等各流通节点。设立市级中心监控室,对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和工作权限,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数据使用、管理和维护。各流通节点以集成电路卡(IC卡)、无线射频识别(RIFD)技术为支撑,实现各流通节点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同时实现信息可存储、过程可监控、在线可查询等功能,构建了我市肉类蔬菜流通全过程较为完整可追溯监管平台。
(二)依托“物联网”技术,打造肉菜信息追溯平台
无锡市是全国“物联网”研发、应用的示范城市之一,因此,我们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一些环节引用部分“物联网”技术,主要有:
一是在屠宰环节,引入挂钩型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轨道衡、交易终端结合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批次跟踪和溯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二是在批发环节,通过完善提升肉类和蔬菜批发市场的电子结算系统,实现了基于电子化结算的肉类蔬菜批次追溯管理系统。
三是在零售环节,根据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的不同应用环境、经营户操作习惯,开发了既符合追溯要求,又能满足实际使用的智能化溯源电子秤,结合触摸查询,手机查询、网上查询等终端,初步实现了消费者在零售市场内的现场溯源。
四是在蔬菜配送环节,引入标准化蔬菜周转筐。目前在朝阳蔬菜配供中心,安装了多套读写设备,利用嵌入RFID芯片的塑料周转筐,利用本地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先进手段,构建肉菜追溯基础应用框架
追溯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业务需求须根据不同的企业或市场进行灵活变化,因此在整个软件业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上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充分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实现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已经实现了蔬菜、水果等多品种农副产品的可追溯。
三、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领导亲自抓,政府全力推
2010年10月21日,我市与商务部签订肉菜追溯系统项目协议后,10月27日无锡市政府就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无锡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要求以商务部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集追溯、检测、查处执法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综合体系建设,明确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商务和食品安全的两位副市长共同担任副组长,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对全市肉类蔬菜安全监管体系(流通追溯体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保障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二)积极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
接到试点任务后,市商务局组织人员深入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流通节点企业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我市肉菜流通实际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关于做好市区范围内肉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和《关于做好市区范围内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等两篇调研报告,为制定工作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部门联动,明确职责分工
肉菜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部门多。根据“突出重点、职能定责、相互协同、形成合力”的原则,落实各自工作职能。商务部门负责牵头做好肉类蔬菜流通溯源体系建设,完成溯源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农委按要求做好种(养)植环节的肉菜监管工作,完成肉类蔬菜供应基地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做好生猪屠宰的检疫工作和蔬菜的农残检测等工作;质监部门按要求做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肉菜监管工作,规范生产加工单位肉类蔬菜进货行为,督促其所使用的肉菜来自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内的经营单位和经营户;工商部门按要求做好市场流通环节的肉菜监管工作;卫生部门按要求做好餐饮环节的肉菜监管工作,督促指导餐饮服务行业及团体消费单位使用肉菜追溯系统;财政部门积极支持肉类蔬菜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和资金监管工作等。
(四)制定管理办法,确保长效监管
为确保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的使用,对项目中涉及到的流通节点企业的管理和设施设备的维护,制定了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相关管理办法,包括《无锡市生猪屠宰企业追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无锡市批发市场肉类蔬菜追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无锡市零售市场肉类蔬菜追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无锡市市区猪肉准入备案登记管理办法》、《无锡市市区市场准入备案中心管理办法》、《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责任书》、《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溯源型电子秤使用管理办法》、《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肉菜流通服务(IC)卡使用管理办法》、《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蔬菜周转筐使用管理办法》,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等。
(五)建设备案中心,切实管控源头
根据无锡市区肉菜流通实际情况,我们在猪肉批发市场设立“猪肉准入备案中心”,在蔬菜批发市场设立“蔬菜准入备案中心”,实施流通主体实名管理准入,全面建立经营单位和经营户的实名档案。同时制定了《无锡市市区猪肉准入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和《无锡市市区蔬菜准入备案中心管理办法》;截止到今年2月底,已完成主体备案12693户,其中肉类908户,蔬菜11785户。
(六)加强管理培训,确保使用效果
为确保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我们组织了商务系统,批发市场、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等流通节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分别深入农贸市场对市场内个体经营户进行现场讲解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电子秤的操作规程。
(七)强化舆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开展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及肉类蔬菜安全监管体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使全社会提高对肉类蔬菜安全监管、流通溯源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项目建设的几点体会
建设肉菜流通追溯系统项目所形成的“倒逼两头”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倒逼种植养殖环节从源头把住食品质量关,有效把住入市农产品质量关,从生产源头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另一头引导消费者主动索要溯源小票,加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从消费环节为食品安全再加一把“保险锁”。另一方面,倒逼相关部门改变传统的管理市场模式、方式和手段,具体表现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政府监管市场流通水平。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上,“实现了三个延伸、三大突破、三大提升和实现了三大跨越”,具体来说:
第一,实现了向三方面工作的延伸。一是向关闭屠宰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批发市场升级工作延伸。从2011年开始,制定了《无锡市市区屠宰点关闭工作方案》,分阶段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屠宰点;制定了《2011-2015年无锡市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意见》,通过3-5年的时间按照肉菜流通溯源体系建设的要求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批发市场由传统的市场管理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为主的市场管理延伸。二是追溯品种延伸。在国家规定的追溯品种之外,我们扩大了溯源目录,目前,无锡初步实现了肉、菜、水果、干货等四大类品种的可追溯,下一步将向豆制品、水产品等其他食用农产品延伸。三是由商品流通向生产基地延伸。强化蔬菜批发企业与种植养殖基地挂钩制度,通过蔬菜周转筐的使用提高蔬菜追溯速度。
第二,实现了技术上三大突破。一是老屠宰企业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了屠宰管理水平的突破。通过对现有屠宰企业屠宰线采用物联网技术(RFID),对传统流水线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信息从进场环节到出场环节的自动传送,使老的屠宰场符合了溯源项目的要求。二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用电子化结算的突破。通过对原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有结算系统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电子化结算水平,有效提升了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原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技术层面的突破适应追溯体系建设要求。三是通过建立肉菜备案登记中心,实现了流通监管向源头监管的突破。从传统流通方式的管理到建立肉菜备案登记中心,实施了流通源头控制。
第三,实现了政府管理工作层面上的三大提升。一是实现了政府监管市场,管理市场方式的提升,以前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是“人管秤”,“人管设备”,人为因素比较多。现在是“秤管人”,“设备管人”大大降低、减少人为因素,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流通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实现了政府监管市场、管理市场手段的提升。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流通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自动上传,节省了人工录入时间,减少了人为导致的误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管理市场的手段上实现了提升。三是实现了政府监管市场、管理市场水平的提升。通过电子化结算,流通全程信息化监管(IC卡),政府监管部门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流通管理方式的转变,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即时掌握所有节点企业经营、消费情况,并通过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对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肉菜流通企业进行考评,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市场的信息化、组织化水平。
第四,实现了市场监管上的三大跨越。一是通过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的建设,实现了由传统结算方式向电子化结算方式的跨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集成电路卡(IC)、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及传输,实现了传统结算方式管理向现代结算方式管理的跨越。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手段实现新的跨越。可以一举改变政府相关部门对肉菜生产及流通经营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监控、查处和威慑手段的不利局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效强化生产源头和整个流程各个环节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三是市场监管人员思想观念的跨越。以前用传统的观念管理市场,发生问题经营者、管理者互相推诿,现在项目实施后,用全新的理念管理市场,通过追溯条码实现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追溯,大大提高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