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廊坊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
“建设智慧城市是突破城市发展瓶颈的智慧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将引领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近日这样表示。
8月23日,记者从廊坊市政府获悉,《智能廊坊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即将提交专家评审论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实施,不久的将来,一个依托“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以智能产业、智能管理、智能生活为核心主体的智能廊坊将崛起于环渤海地区。
智能产业站在“云”之上
廊坊在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抢占了先机, 2010年,包括以华为、富士康、京东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98.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成为廊坊发展最快的新兴支柱产业。
“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端是信息产业,谁占领了信息产业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赵世洪说。而这次,廊坊走在了前面。投资98亿元建设“润泽国际信息港”将建成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级云计算中心,并成为亚洲最大的云存储产业基地,极大促进廊坊本地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实际上,廊坊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初见成效,开始占据未来经济发展的高地。“智能产业”是以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错位、抢位、聚焦”发展为指导原则,支撑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智能应用的产业集群,与智能城市建设之间构成互动发展模式,是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和核心,以海量信息存储、智能信息处理、知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为特征。“智能产业”涵盖智能制造产业、智能软件产业、智能服务产业以及新兴衍生产业。
“智能管理”催生城市精细化
“我平均一天上报各类城管问题十几例,包括小广告,乱倒垃圾,市政设施缺失等现象。”监督员王艳蕊负责包括新世纪步行街内的一个万米单元格。她对记者说,自己每天上班时间为8个小时,骑车走过的路程自己都计算不清了,但每天的骑行轨迹都会通过GPRS定位出现在指挥中心的电脑上。
在很多城市数字化管理还蹒跚起步的时候,廊坊的“智能”构想已从蓝图走向了现实。
廊坊市于2007年底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河北第一个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城市。市区的每一部分、每一段,从每个垃圾箱、到每棵行道树,都有了自己的数字信息和相关负责单位。整个城区被划分为228个万米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都有3名城管监督员实施24小时巡逻监控,城市管理更科学更准确更及时更精细。4年来,数字化城管系统共受理城市问题案件52万余起,平均结案率达98.65%。
目前,涵盖中心城区主干道7横8纵共60个路口、路段的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已经全面开工,视频监测器覆盖城市主要路口。根据发展规划要求,廊坊将尝试推行城市“一张图”,建设基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一体化的、共享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智能规划建设,引入“大城管”概念,提高城市布局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发展智能交通,全面应用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成完善的道路交通指挥管理系统。
“智能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如果出差在外,点下鼠标,忘记关掉的家电轻松就被搞定。点下鼠标,电饭煲马上帮你做饭,热水也会帮你烧好……这一幕幕令人心驰神往的场景看似梦想,现已在廊坊市新奥高尔夫花园内成为现实。目前,这是全国首座、国网标准、全功能的智能化小区,开启了家庭智能生活的新时代。
据介绍,小区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双电源供电,具备故障自动定位、故障自愈、小区供用电运行状况和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等功能,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家庭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作为备用电源,支持用户根据电价高低选择电源。
持有居民卡可享受集成身份认证、公用服务及小额支付三大功能的“一卡通”服务、政府服务“一号通”、日常生活“掌上通”……未来廊坊市民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幸福廊坊正在向我们走来。记者 梁梦勋 通讯员 王洋洋 孙明军 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