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国内外移动终端认证趋势分析

国内外移动终端认证趋势分析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为了确保投向市场的移动终端整体性能优良、与网络的交互功能和性能的完备性和兼容性,各国都要求终端在进入市场前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认证。当前,发达国家主要通过3个层面对终端产品进行管理:国家层面,行会、论坛、标准组织层面以及运营商层面。

国家、行业、企业三层管理

国家层面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重点管理,是强制检测和认证,以人身安全、信息安全和公共安全为基本出发点。政府在法律的高度上制订电信产品认证管理制度。重点监管内容包括:人身安全SAR、电气安全、环境保护(有毒有害物质检验ROHS及可回收WEEE等)、无线电频谱的有效利用、电磁兼容EMC等。从而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网络功能不受损害以及避免无线电的有害干扰。随着终端的普及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对移动终端的监管项目逐渐减少,认证程序也越来越简化。发展中国家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仍保持政府许可制度,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按照设备属性的不同分为政府许可、第三方认证以及自我认证声明三种方式。检测机构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既有政府独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也有非政府性质的检测机构,绝大多数国家同时存在多家检测机构。

行业协会力量强大,能组织移动终端的全面测试。在市场机制高度发达、行业自律等组织规则相当完善时,才有可能实现企业自我声明、自愿认证、行业自律、市场监督等。行业协会的主要监管内容包括:一致性测试、现网/兼容性IOT测试(路测)、一些主流应用业务测试(MMS、 Mobile IP、定位等等)。各种协会、论坛等民间性质的组织存在于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企业之中,起到了建立和维持技术壁垒的作用,如CTIA、GCF、PTCRB、CDG、OMA等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认证或论坛组织。

运营商以自身关注和定制展开测试,测试要求最高,费用高。发达国家的运营商作为定制终端的主要买家,会根据运营商本身的业务策略,确定系统设备和定制终端的规格及技术要求,并进行监管。监管内容包括:基于国家和行会、论坛、标准组织层面提出更具体的技术要求,提出对系统设备、终端定制业务、终端与系统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要求。

在发达国家,行业和运营商的测试认证具有时间长、涉及产品范围广、内容多、认证费用高等特点。测试周期3至5个月不等;只要是打运营商自有品牌,则所有产品都需通过运营商准入测试,如AT&T的准入测试共分为3个阶段、17项类别,总共2824个测试用例。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只认可其授权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而成为其授权实验室门槛很高。

12
[上一个资讯]:SATO集团持续扩展全球市场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通信业如何做好“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