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抓住机遇,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11月18日,广东顺德 物联网世界网讯】今天为期三天的“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果展示会”在顺德展览中心举行。同期还将举行中国(顺德)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物联网世界网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在线直播此次展示会的盛况。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司长徐愈(物联网世界 记者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司长徐愈出席会议并发言。他在发言中认为, 从今年年初中国顺德智能制造授牌到成果展览会到现在的高峰论坛。通过一系列发展很迅速的事件,看到广东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见识早、行动快、示范效果好”,顺德抓住机遇,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以下是文字实录:
【徐愈】: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果展示会隆重开幕,现在主办方又在这里举办中国(顺德)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从今年年初中国顺德智能制造授牌到成果展览会到现在的高峰论坛。通过一系列发展很迅速的事件,看到广东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见识早、行动快、示范效果好”,顺德抓住机遇,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走中国特色信息工业化道路方面取得了一个新的初步成果。在这里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对广东顺德取得的这些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
大家知道,近年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信息产业的决定,工业转型升级的“十二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意见,还发布了投资指南、物联网发展规划等。把智能制造确定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国务院加快战略性产业的决定组织实施智能装备制造重大应用工程,推动智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智能发展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作为长期的发展方向。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与制造资源与能力的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工业产业链“十二五”规划提出,围绕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关键环节,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决策装置,以及高性能的液压软件、高速精密轴承、高速精密齿轮等执行部件。重点开发基于机器人汽车焊接生产线等自动化装备。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新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十八大报告大家要注意到其中提到在目标方面,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提到基本实现工业化,同时使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把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单独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来的。
在发展重点任务方面又讲了三句话,四个道路、四个互动和四个同步发展,讲到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讲得比较多,讲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这是在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提到。
以前在2010年底的时候,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开第一次会议,朱镕基同志当时担任组长的时候,提出过这个要求,要探索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这次把它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同时,道路上讲四个道路。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这也是以前讲过的,还有提到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在今年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上第一次提出来的推动同步发展。
学习十八大报告对一些新的精神,特别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要有敏感性。现在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产业智能工业背景、基础应该是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信息化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两化融合是推动智能发展的最重要动力。站在这个高度上去理解发展智能制造的意义。智能制造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研制智能产品。
二是推进生产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智能装备。
三是推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自动工厂。
刚才看一些参展的企业项目、示范应用,很多展示都是围绕着“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以及智能制造现在重点发展的方向进行。刚才看到仓储、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等这些方面,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刚才看到传统家电产业,利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研制的智能家电、智能家居产品占了很多的空间,还有机械生产企业向高速化、装备化、成套化、绿色化等发展的案例。还有一些智能化逐步实现了无人化的生产,是我们说的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
在刚才展览过程中很好的看到智能制造诠释了原始创新、智能创新消化与协同的关系。
同志们,智能制造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有效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衷心希望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所能够加强合作,夯实智能制造的基础、强化智能制造的支撑、突出智能制造的重点、完善智能制造的政策环境,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工业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内涵式发展。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