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11月18日,广东顺德 物联网世界网讯】今天为期三天的“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果展示会”在顺德展览中心举行。同期还将举行中国(顺德)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物联网世界网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在线直播此次展示会的盛况。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裴忠才教授(物联网世界 记者摄)
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裴忠才教授作了以“智能制造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演讲。他在发言中认为, 传统制造业必须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的技术改造离不开科研院所的支持,在政府引导下,进行产学研的深入合作。专用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必将再生产先上广泛使用,彻底解决劳动力紧缺和提高产品质量问题。
以下是文字实录:
【裴忠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很高兴能来这里参加高峰论坛,我简单写了一下生产过程自动化、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些想法。刚才徐司长介绍一些政策法规,给我们科技人员、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确实带来很多好的祝愿。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生产智能自动化、如何推动产业升级,而且在顺德地区所做的工作给大家介绍。
分四个方面:
一、广东制造业的现状。
二、解决途径。
三、北航开展的工作。
四、结束语
广东制造业的现状各种报道非常多,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确实在制造业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全国各地都在学广东,广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在汽车、能源、家电、制衣、玩具、五金等生产方面进行加工基地,包括形成了完善的配套体系。全国各地的人来到广东。制造业已成为广东的重要经济支撑点,全国各地的大军拥向广东,包括打工者都来到广东获得他们的价值,大量的劳动力来到广东之后确实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企业出现了用工荒,包括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生产环境劳动者不愿意去。很多九零后的劳动力更不愿意去,很多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企业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产业升级,节约能源、降低劳动力。
我摘录了几个录像片断:
第一个是做水龙头,在广东是非常大的市场,一个简单的工序需要两个工人,一个放、一个取。这样的劳动强度,工作两三秒一个,这个劳动强度,包括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很多人高薪不愿意干。
第二个是做打磨。有碎屑使工人劳动环境非常恶劣。
第三,加工打磨。
第四,喷漆。
这种环境造成健康影响。工人不愿意干,如何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改造呢?唯一的办法是和工厂、研究院所进行结合。针对企业遇到的困境,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寻求生产智能化改造的道路,企业仅靠自身力量,又应付生产、又应付自动化改造很难实现,必须寻求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很多,但是对于企业的升级改造,不需要最高的东西,需要适合于企业发展的具体改造方案。
大学是一个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实现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改进,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特点,大家千遍一律用科研成果用于生产线,是生产与科研很好的融合。科技工作者必须深入生产一线,对现有生产过程,提出具体的根据生产需求的技术改造方案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目前企业需要的是对具体生产线的升级改造,满足几个供需要求的自动化专用机械或者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序。
根据企业需求,设计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是解决目前企业用工荒,人工成本高非常有效的途径。
北航在广东省开展一些工作,北航与广东省一直保持良好工作,并与顺德区政府合作成立了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这个基地又成立了机械装备研究员,利用北航的科研力量,开展了材料、电气、机械、可靠性、物联网、航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人员深入企业调研,进行了多项深入的合作针对打磨、喷漆、红冲、物联网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合作。
现在看到的是北航最近在研制的产品,左上角是电池兼容产品,放在变频器和电源作为各种过度。第二个是开展了自动售报机的工作。左下角是物联网远程节点,下中是针对目前产品提高可靠性做的一些工作,右下角是针对喷漆机器人,包括家具,做一些特殊的,满足生产需要的简单机械装置,北航开展了相关工作,而且跟各个企业进行了合作。
传统制造业必须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改造,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的技术改造离不开科研院所的支持,在政府引导下,进行产学研的深入合作。专用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必将再生产先上广泛使用,彻底解决劳动力紧缺和提高产品质量问题。
中国要和日本的道路走一样,日本工业密度大,但是机械技术确实发展快。由于时间关系,暂时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